当前位置:
现代名医
仁心济世的黟县名医们(五)
  2025-06-17  阅读:次  [关闭]

                            仁心济世的黟县名医们(五)
  张履中,黟县柯村人,自幼习医,成人后,在柯村周边乡村行医,并在茅山下经营中药店。柯村暴动后,在皖南苏维埃政府存续的近半年时间里,参与救治地方游击队和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伤病员400余人,他自愿捐献四担中西药品到皖南红军总医院,被委任为副院长,他亲手采制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特效药方被方志敏同志推广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彭大将军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应用,被称为“红军的生命天使”,为黟县乃至全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解放后,其仍居住柯村江溪,从事乡村医疗工作。
  黟县美溪乡的红色药号店主李继松,在民国时,行医为业,兼及药草营生,其夫人林淑莲,朴实善良精明,革命战争年代,新四军队伍的刘奎、杨明等四位领导人曾在 “广生堂”临时居住过,“广生堂”医家多次掩护、支援过柯村暴动中的游击队,为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碧阳镇旧庵人胡如海,其祖胡学本为黟县名医,幼年随祖父胡允明学习中医,二十四岁在县城东街挂牌行医,为胡氏第七代传人,临床经验丰富,医德医风颇佳,曾当选黟县政协副主席。
  黟县屏山村人舒谷生,幼承庭训,随父习医,十六岁后跟邑中名医戴在廷先生学医,颇得真传,满师时赐名谷生。在“不暇轩”侍诊两年,随后悬壶桑梓,名噪乡里,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用药简、验,廉,多有立竿见影之效,先后应邀去武汉、九江、景德镇、芜湖、安庆等地,悬挂“国医舒谷生医寓”为旅外同乡诊治疑难疴顽之疾。建国后,返屏山村开设门诊,退休后,患者求诊依旧络绎接踵,免费义诊至八十二岁寿终,留有《物我同春》医案两册。子舒旦元,80余岁,仍在黟城家中为病人问诊开方。孙舒辛亥以中医为业,副主任医师,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目前已传承五代,为黟邑当代中医名家。
  汪济甫,十二岁随父汪龙翔学医,尽得家传,二十一岁至浙江省常山县设立医案,悬壶行医,后回黟在县城费家弄行医,又于际村开办中西医联合诊所,多治疑难病症,医术精良,70年代被选为全省500名老中医之一。
  盛成炽,人称“先大父”,字尔昌,号有章,国学生,自昴公之子,有徽公之孙,状元度公之裔孙,海公二十七世孙也,世居石埭四区长田锅铺(今黟县柯村镇三合村锅铺组),决意功名,隐居乡里,业儒教授,医理精详,以医救人,屡起沉疴,诊甦产妇,刲股披肝,兼习青乌之书,乡里牛眠吉地,皆其扦焉。兵燹时,请郭知县豁免乡亲例费,所著书籍宗谱存焉,石埭林知县给匾曰“乐寿流芳”。成炽传子正诚,正诚精于医卫,幼科方脉,名播祁西。医理研究,诊疾披肝,父子有芳规懿行,传之桑梓,闻之都邑,达之京城。石埭知县赠“恩寿同荣”匾额,朝廷授“皇恩钦赐”。正诚传子显辉、侄锦寿二人,显辉治不孕症有奇效,锦寿为主治医师,曾新建柯村卫生院并任二十余年院长,1988年8月离休。锦寿传子佐华,佐华为主治医师,曾任渔亭卫生院长。佐华传外孙盛刘璐(海公第三十三世孙)。另,正诚传侄显芝推拿之术,今传盛晓畅,盛氏医技迄今已传六代。
  汪荣华,柯村镇江溪人,大队赤脚医生,想患者之所想,结合农村实际,采用中草药为民治病,深得群众好评。1970年5月,在上山采药时不慎跌下悬崖身亡。他的事迹在黟县广为流传,黟县黄梅剧团以他为原型,创作了现代黄梅戏《高山红医》。
  余建社,黟县余光村人,黟县民医阁余建社中医诊所所长,发表论文20多篇,被卫生部医政司、农村卫生协会、健康报社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十佳医药科技拨尖人才”荣誉。近年来在研究特色的“中医疑难杂症”传略入《中国当代名人志》《中国知名专科医院》等辞书。其妻、子、女、孙女、外㽒等7人均从事医业,为新安医学世家“黟县民医阁腰椎诊疗法”第六代市级非遗传承人。
  建国初期,全县有83名中医行医于各乡镇,有的开办中医诊所,有的联合西医成立中西医联合诊所,有年事已高、颐养天年的老中医,依然在家中为患者把脉开方。
  改革开放后,成立了县中医门诊部,1986年黟县中医医院创建,倡导“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施治方针,遵照传统中医疗法,借助现代医学先进检测设备,灵活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兼用西医先进技术诊治患者。黟县中医医院率先在黄山市运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多发易发呼吸系统疾病,将人体生物节律与自然气候节律结合起来,配以多种名贵中药,通过穴位敷贴的途径,借助“三伏”的扶阳之气,扶正固本,驱除久踞体内“阴寒之邪”,达到治疗效果和强身的目的。如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都取得较好疗效。2021年,黟县中医医院新建大楼全面投入使用,设有中医科、健康体检科、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康复科、骨伤科、口腔科等科室。
  全县有中医专业医师40余人(其中:高级医师1人,副高级医师1人,中级医师12人,初级医师20余人。),各乡镇医院设有中医馆(科),乡村医师、各类定向大专院校在校生10余人,全县从事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人员100余人。
  2025年,黟县成立中医管理局(县卫健委主任兼任局长),广大中医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区域内,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新安医学精神。挖掘富有时代价值的中医药文化精华,传承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更好地维护和增强我县人民健康水平。

(责任编辑:)  
安徽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区)合肥市梅山路103号 (西区)合肥市史河路45号
电话:0551--5169005 5169009  传真:0551―2819950  邮编:2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