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歙县木刻以虬村为中心,黄、项、张、仇四姓,世代以刻书为业。其中以黄姓精剞劂,独鳌艺林,时有“刻图必求歙工,歙工首推黄氏”之说。从明万历至清初,黄氏名刻工有300余人。其中三分之一从事版画镌刻。如黄应瑞、黄一楷、黄一彬、黄应光等人,都是以刻画为主的高手。歙县木刻图书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不少刻工本身就是画家。虬村黄氏所刻的插画,线条秀劲流畅,形象逼真活泼,版面清雅简洁,刀法精细入微,代表了徽派木刻的独特风格。 明代是雕版印刷最为活跃的时期,明代的徽州又是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因而涌现出大批的雕版人才。徽州刻工中人数最多也最佳者,当首推歙县虬村黄姓。黄氏刻工高手如云,有不少人善书工画,精于镂刻,尤其他们雕刻的书籍插图,将版画雕印艺术推向了一个艺术的高峰,在中国版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黄氏刻工以他们高超的技艺誉满大江南北。所以当时“时人有刻,必求歙工。”又有民间的“棠樾盐布包,抵不上虬川一把刀”之说,也说明了虬村黄氏刻工的人数和经济收入都超过了盐商。现在市面上是极难见到黄氏雕刻的插图本古籍了。即便访求无插图的黄氏刻本也非易事。读他们操刀精刻的文字,其实也是在欣赏一页页笔与刀制作的艺术品。且以箧中所藏几种黄氏刻书介绍如下: 黄永昱(1465-1526) 号文斋。文得三子。刻书署永曼、黄曼。正德间刻《石山医案》8种32卷两书,其版刻年代均题嘉靖年间,与永行年似不合或所定版本不确。晏生成化年,成化元年即公元1465年,姑定生年为1465年。 黄仕珞(1511-?) 字良芳。永曼仲子。刻书又署黄珞、镕、容。明嘉靖间刻《针炙问对》3卷、《汪石山医书》7种26卷、《石山医案》8种32卷。 黄仕绣(1517-?) 字良对,号竹坡。永晏四子。刻书又署黄绣、绣、秀。明嘉靖间刻《针炙问对》3卷、《张氏统宗谱》10卷、《注解伤寒论》10卷、《皇明名臣经济录》53卷、《徽州府志》22卷、《六臣注文选》60卷、《汪石山医书》7种26卷、《前汉书》120卷。 黄锝斤(1562-?) 字养中,号松谷。仕六子。刻书又署黄鼎。明嘉靖间刻《筹海图编》13卷,万历间刻《赤水玄珠》30卷、《医宗绪余》2卷、《医案》5卷、《许文穆公遗文》不分卷、《晋书》130卷、《圣僧庵集》不分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