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动态
历史上辉煌的祁门蛇药厂
  2025-06-17  阅读:次  [关闭]

图片

徽州地处山区,山林茂密,气候温和,毒蛇甚多,经常发生五步蛇、腹蛇、竹叶青、眼镜蛇、银环蛇等毒蛇咬伤事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祁门县滕国强的药方治疗毒蛇咬伤效果显著,上门求医者众多,于1965年建立了全国最早创办的“祁门县蛇伤医疗所”专治毒蛇咬伤。

1979年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改名为“祁门县蛇伤研究所”,下设附属医院和药厂,同时建立了中草药、植化、生化、药理、临床检验五个实验室。内有科技人员21人,仪器设备价值约10万元,所内还建有蛇池,养各种毒蛇近万条,供蛇伤研究。

祁门县蛇伤研究所由蛇药的研究深入到蛇毒蛇血清的研究。从1978年到1983年,该所参加了安徽省科委和省卫生厅组织的五个单位(中国科技大学、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安徽大学、祁门蛇伤研究所)的“安徽省蛇伤研究协助组”,开展了“蛇血清抗蛇毒的研究”“蛇毒研究”“祁门蛇药药理研究”“蛇伤蛇种的快速诊断研究”“蛇伤的临床研究”等五个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论文15篇,与全国20多个单位保持着学术联系。

图片

1984年至1986年,祁门蛇医所开展了新课题研究,并列入省卫生厅科研规划。新课题如“蛇伤患者尿内蛋白改变”“五步蛇毒标准品的研制”“安徽腹蛇抗拴酶的工艺研究”等,有的已鉴定通过。该所于1984年4月和1986年9月两次参加中国蛇伤协会召开的学术会议,并提交了实验论文供大会交流。1985年7月,该所副所长黄接棠去广州参加了中日两栖爬行动物学学术讨论会,交流了“尖吻腹蛇的生物学观察”的论文。

该所在蛇伤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发表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的有16篇。1966年至1983年的17年中,通过科研与临床相结合,治疗毒蛇咬伤患者3155例,治愈率97.37%,截肢率0.82%,截指率1.46%,死亡率只有2.63%。治疗效果显著,为山区人民所爱戴。

图片

1965年,祁门蛇医所把蛇药研制与临床验证结合起来,以简陋的设备条件把中草药制成汤、丸剂,给蛇伤患者口服外敷进行治疗。但是遇到危重的昏迷患者,汤、丸药剂投药困难,于是,该所于1968年在药剂剂型上进行工艺改进,从三十多味有临床疗效的中草药中,筛选出六味经过数百次实验和上千例临床验证的疗效可靠的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在上海第十制药厂的协助下,通过药理,生化测定,制成了片剂,针剂和急救包,解决了昏迷病人投药困难的问题。1968年,一个毒蛇咬伤的重症病人,为了争取时间极力抢救,该所医务人员还试将药液肌注改为静注,结果挽救并治愈了这一个病人。

图片

“祁门蛇药”剂型改革后新声誉很大,所长滕国强光荣地参加了1978年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以后,该所与蚌埠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的药理教研组协作,对该药作了药理实验,从机理上探讨出祁门的蛇药治疗蛇咬伤病人疗效不在该药直接抗蛇毒作用,而是恢复蛇毒对人体血管肌肉动能改变的过程。

近一些年来在临床实验中采用祁门蛇药与特异性抗五步蛇毒血清一同使用,治愈率高达100%,填补了祁门蛇药光有临床报道,无药理作用报道的空白。

1979年,“祁门蛇药”通过鉴定后,该所即配备31名职工办起了附属药厂,承担批量生产,随着该厂效价显著提高,生产量不断扩大,产值也不断升高,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片

1985年3月,根据药厂发展的需要,建制分开,单独核算,改名为祁门蛇药厂,并于1986年3月迁址祁门县阊江路67号,隶属祁门县卫生局。厂内职工68人(包括新招收合同制工人30名),其中有主管药师1人,药师1人,医师1人,检验师1人,技术员3人。厂内设置五个科二个室四条生产线(针剂、片剂、浆剂、药酒),建造蛇池一个。生产除原“祁门蛇药”的片剂、针剂、急救包外,还增加了祁蛇药酒等。

图片


(责任编辑:)  
安徽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区)合肥市梅山路103号 (西区)合肥市史河路45号
电话:0551--5169005 5169009  传真:0551―2819950  邮编:230038